从传统金融到民间借贷,再到互联网金融,建筑业的融资方式不断更新,更加多元化,而这次是否会是下一个蓝海?
新金融业态诞生
国家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“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”,深圳、上海等地方政府随后纷纷出台政策,鼓励其发展、落地。
互联网金融早已不是新鲜词,但应用在建筑业却是新鲜事。在建筑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大潮中,建筑业互联网金融专家——瓯金所应运而生!
瓯金所是聚焦于建筑业垂直领域的新金融服务,其采用创新技术,融合P2P、P2B、O2O等创新商业模式,以对接优质工程项目和行业人士闲置资金为目标,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商业模式,不断开发建筑工程项目,而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做、做不好的金融服务,成为建筑业最重要的资金新渠道。
对其操作流程,项目经理在平台上发起借款申请,瓯金所在线下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状况、工程管理、法律关系等进行多维度尽职调查,并将尽调信息在线上发布,由投资人判断风险,选择投资。
瓯金所专注于建筑业的真实在建工程项目,遵循国家法律法规,严格定位于项目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,不参与担保,不设资金池。
在国家金融改革战略的引领下,一个宏大的建筑业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正在形成,而促使其发展的直接原因无外乎建筑业企业的融资难、融资成本高。
融资难催生金融互联网
经过20余年的高速发展,中国建筑业年产值已接近20万亿元。十八大后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2014—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》,近50万亿元的建设投资蓝图已经绘就;而各级政府和开发商的融资能力日趋弱化,建筑施工企业正在成为项目建设的筹资主体。带资垫资也成为工程项目承包的主流模式,与之伴随的便是资金需求的迅速增大。
为了在建筑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,建筑业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筹集资金。但事实上,相比于国企、上市公司来讲,不少民营企业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弱势和局限性。
向银行借款是最常用的融资方式,但由于没有不动产抵押,也无法提交有效的资产抵押或合格的担保人,不少中小型建筑企业难以得到银行免抵押、免担保的贷款支持。
与此同时,建筑业是小微企业集中分布的主要行业之一。根据“汇付—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”的数据,每17家小微企业中,就有1家从事建筑业,并且企业规模相对较大,平均资产规模为168.2万元。与此同时,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%以上。
向传统金融借贷受阻,使得民间借贷活跃起来,而建筑行业已成为民间金融规模最大的领域。据某业内人士介绍,民间融资普遍占中小企业融资额的30%以上,有的甚至超过一半,国有企业及大型民营企业占比较小。
然而,近期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频繁被曝出,其风险问题逐渐显现,这也成为催生互联网金融这一业态发展的一大原因。
金融互联网或将替代部分民间资本
根据“汇付—西财中国小微企业指数”的数据,在建筑业小微企业有潜在风险的债务中,75.4%为民间借款。另有数据显示,建筑业小微企业的借债总额主要集中在5万—50万元的区间,企业占比65.6%;20.8%的企业借债总额达50万元以上。
建筑业民间借债总额高、利息高、行业整体大环境差等特点,给中小企业或是项目造成了很大压力和风险。瓯金所的最终目的是要取代建筑业一部分民间借贷。
据悉,当前银行的贷款利率在8%—12%,而民间贷款的利润普遍高于20%,高融资成本给项目造成很大的压力。而瓯金所的利率则介于两者之间,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。其灵活、便捷的特性更适合小微建筑企业的小额资金需求。
在政策大力推动及行业预期如此高的背景下,互联网金融未来或许会成为建筑业融资的下一个蓝海。
发表我的评论